解释:一句话经由众门传说,就会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,说成磨盘一样大,指话越传越走样,以至于完全失实。
春岩瀑泉响,夜久山已寂。
明月净松林,千峰同一色。
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
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
剑外从军远,无家与寄衣。
散关三尺雪,回梦旧鸳机。
仆七岁时,见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岁。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,一日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今四十年,朱已死久矣,人无知此词者,但记其首两句,暇日寻味,岂《洞仙歌》令乎?乃为足之云。
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
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今日明光里,还须结伴游。
春风开紫殿,天乐下珠楼。
艳舞全知巧,娇歌半欲羞。
更怜花月夜,宫女笑藏钩。